2023年厦门台资企业十强榜单揭晓之际,厦门万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证券代码:839809)再次成为产业焦点。这家扎根鹭岛19年的智能制造企业,以年均研发投入超营收12%的硬核创新,在数控系统与工业互联网领域构建起涵盖132项专利的自主技术护城河。透过其发展轨迹,可窥见中国高端数控产业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进化缩影。
一、技术筑基:从数控系统到生态构建的三级跨越
2004年创业初期,万久科技精准锁定数控系统国产化窗口期,率先突破五轴联动控制技术瓶颈。2016年新三板挂牌后,企业开启"数控系统+工业物联网"双轮驱动战略,自主研发的CNC物联管理平台实现设备联网率98.7%的行业突破。2022年升入创新层后,企业搭建起覆盖刀具管理、设备预测性维护的智能制造全场景解决方案矩阵,其智能刀具柜产品现已在3C电子领域实现30%市场渗透率。
二、产学研融合:人才引擎驱动持续创新
企业技术中心墙面的"百项专利里程碑图谱",记录着与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长达11年的联合攻关史。通过"院士工作站+博士后创新基地"模式,万久科技建立起涵盖25位博士的研发梯队,其与集美大学共建的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,累计孵化出7项福建省首台套装备。2023年最新统计显示,企业技术人员占比达41%,远超行业均值18个百分点。
三、荣誉见证:行业隐形冠军的认证之路
从2018年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到连续三年(2021-2023)蝉联福建省工业互联网APP标杆案例,万久科技的技术实力持续获得权威背书。其主导编制的《数控机床物联网接口规范》已成为闽台两地行业标准,相关技术指标被纳入工信部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条件》。值得关注的是,企业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27.3%,印证了技术优势向市场价值的有效转化。
四、文化密码:万年基因里的共赢哲学
"每颗螺丝的扭矩误差不超过0.1牛米"——生产车间的标语揭示着万久科技的工匠准则。企业将"互利共赢"理念具象化为"三共机制":与供应商共享技术升级红利、与渠道商共建服务生态、与员工共享股权激励。这种价值链共生模式,使其核心团队流失率连续五年低于3%,供应商战略合作周期普遍超过8年。
结语
站在智能制造2025与工业4.0的历史交汇点,万久科技正将其在数控系统领域积累的19年经验,转化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能力。随着厦门火炬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项目的投产,这家台资背景的科技企业,正在书写两岸产业融合的新范本。其成长故事印证:在硬科技赛道,持续而专注的创新投入,终将收获时间的玫瑰。